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05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咸化湖盆过渡相组(三角洲前缘与浅湖亚相)沉积特征与淡水湖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骨架砂体微相类型、分布等方面。研究其沉积控储机制,既是对湖盆沉积学理论的重要发展,也对中国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应用大量岩芯、测录井及铸体薄片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下油砂山组(N21)与上油砂山组(N22)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咸化湖盆三角洲前缘浅湖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滩坝两种储集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两者在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微观组构及测井曲线叠加样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沉积微相是优质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与湖盆水体咸化程度共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咸化湖盆碎屑岩储层整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以原生孔隙为主,溶蚀作用较弱,次生孔隙相对欠发育。强烈的早成岩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增加了岩石的抗压能力。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岩石粒度与胶结物含量。  相似文献   
82.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著名的致病菌,并能够在湖水等多种环境中存活。人类可能通过食用携带病菌的食物或接触含有病菌的水体等多种方式遭受它们的入侵。因此,实验旨在研究沙门氏菌在水体中的存活规律,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依据。将沙门氏菌接种到采于长春市南湖水体的10个水样中进行培养,并使用Weibull分布模型和线性模型模拟沙门氏菌的存活动态,同时分析了水体理化性质对细菌存活的影响。Weibull模型拟合沙门氏菌在10个水样中的存活时间分布在9.44~27.94 d之间,而线性模型拟合结果在9.27~23.01 d之间。研究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存活时间与水样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成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导率的增加,细菌存活时间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3.
湖泊富营养化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待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组成参考数列,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指标组成被比较数列,根据灰色关联度定义,运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方准则构造目标函数,通过求条件极值建立了湖泊富营养化灰色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我国18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并与用其它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水温垂线分布和水体物质浓度平面分布的现场实测资料为基础,考虑了风对浅水湖泊的显著效应,通过密度福氏数的分析,阐明了西湖中的小南湖换水时水体运动特性及其所属类型.在此基础上,导得物质浓度变化的计算式,并用实际资料予以验证,从而对改善湖水水质的经济合理换水方式进行了原则探讨.  相似文献   
85.
浅水长波近似方程组的多孤波解、有理分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王明亮引进的齐次平衡法,求出了浅水长波近似方程组的Backlund变换以及它与热传导方程和二阶线性方程之间的Darboux变换,并借助于这些变换,获得了浅水长波近似方程组的多孤波解、有理分式解。推广了王明亮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简单回溯徐州市水运发展历程,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综合评价其战略地位和基本条件,根据航道及水运发展的基本原则,着重提出了跨世纪的市域航道建设与布局的“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面出口”总格局.  相似文献   
87.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88.
Dating lake sediment using sedimentary event is the supplement and calibration to traditional dating by radionuclide such as ^210Pb and ^137Cs. Based on the change of spheroidal carbonaceous particle (SCP) concentration, the age sequence of lake sediments can be deduced. It is one of the dating methods using sedimentary event. SCP is formed from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 at high temperature up to1750℃ and at a rate of heating of approaching 104℃/s. It can be dispersed to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away from its source and deposited with precipitation or dryly deposited, and kept in sediments. Compared with Cs or Pb,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SCP that it decays in lake sediments and is unremovable once stored except by physical disturbance because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element carbon. Handy method to extract, identify and calculate has been developed. Although fossil fuel has been used early in China, combus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started later since emergence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 productivity of SCP i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the generated thermal power, which is reflected as the SCP concentration in lake sediment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ted thermal power. Therefore, reliable sediment markers from the start of the SCP record and the remarkable variation can be used for dating purpose. In China, electricity industry started from the 1950s, and rapid increase of generated power took place since 1978. Based on these time markers, SCP time sequences of lake sediment cores LH and LL-4 from Longgan Lake,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established,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the results from ^137Cs and ^210pb, and has eliminated the errors of dating using ^137Cs and ^210pb.  相似文献   
89.
历史上洞庭湖面积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对所谓“洞庭湖方八百里”的说法进行了分析,并论证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湖水面积的变动。作者估算:汉晋南朝时期的湖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唐宋时期缩小为3,300平方公里,元明时期扩大到5,600平方公里左右,清代中期,缩小为不足4,000平方公里,清末又扩大达5,4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上半叶基本变动于4,000至5,000平方公里之间。湖面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湖底淤垫与湖泊水位抬升之间关系的演化,以及围湖垦殖活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